赴港热潮下 宁波企业如何借势出海?
发布时间:2025-10-14 点击量:28近日,随着创造不同控股(宁波)有限公司母公司不同集团(以下简称“不同集团”)在港交所敲钟上市,宁波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50家。
今年以来,找钢集团、奥克斯电气和不同集团相继于香港上市,占到宁波新增6家境内外上市公司的一半。另外还有海上鲜、均胜电子和格兰家居3家企业正处于港交所上市排队中。
赴港上市企业的数量稳健增长,步伐明显加快。在这股热潮下,宁波企业如何更好借势出海、叩开全球资本市场之门?
搭上全球化发展“快车”
境外资本市场,尤其是港交所,一直是宁波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站点。
目前,我市港股上市公司共计21家,数量占境外上市公司总量超七成。通过港交所上市,宁波企业分享到了全球化发展的红利。
9月初登陆港交所的奥克斯电气募资约41.5亿港元,募资规模创下宁波企业境外上市新高;申洲国际在港上市后,合作商从最早的优衣库拓展至耐克、阿迪达斯、彪马等国际知名品牌,股价翻了数十倍;舜宇光学从传统光学产品切入高端手机镜头领域,还扩展到智能汽车车载镜头,市值实现上百倍增长……
“境外资本市场上的资金不仅仅是钱,还能带来国际上的资源、客户等等。企业跟资本市场的对接是多元化的,资本能够驱动市场开拓、人才培育、科技发展。”参加第二届浙港现代专业服务合作会议(以下简称“浙港合作会议”)时,香港贸发局中国内地总代表钟永喜告诉记者,“企业若能利用好香港金融的基本架构,将对其国际化发展进程带来很大助益。”
聚焦低空经济的宁波立新科技有限公司、翼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昌永告诉记者,他们作为企业,也有去香港上市的理想。除了在科研和商业方面和香港合作密切,企业希望借助香港的金融资本,加大在生产研发上的投入,并和“香港的合作伙伴一起出海”,拓展更大的商业版图。
港股上市热潮涌动
“今年上半年,港交所共完成42宗首次公开招股发行,募资总规模超1070亿港元,较去年全年增长约22%,位列全球第一。”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兼环球上市服务部主管徐经纬在浙港合作会议上表示,自2024年4月以来,港股IPO市场持续火热。
此番火热景象,得益于多重因素。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金融学副教授孟茹静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首先是政策支持,去年4月,中国证监会出台的对港合作五项措施中明确支持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从微观层面来看,企业需要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同时,港交所监管环境、上市规则比较灵活,包括对符合条件的A股公司赴港上市设立了快速审批通道;还有“北水”大幅流入的二级市场表现活跃,共同推动了这股热潮。
据港交所公告披露,截至2025年9月30日,共有277家企业(含主板和创业板)处于IPO排队状态。
而从事企业赴港上市法律业务近20年的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宁波分所负责人王磊也感受到了近来的这波赴港热。
“不仅仅是苏浙沪,全国范围来看有很多企业在赴港上市或者在考虑赴港上市的路上。”王磊说。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今年5月份,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发布联合公告宣布正式推出“科企专线”,为生物科技、AI、特专科技等领域前沿企业提供“手把手”服务,降低了上市的门槛与成本。
会计师事务所安永发表的2025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和香港IPO市场》报告显示,今年以来香港新股集资规模占全球总集资额的24%,排名全球首位。而宁德时代、蜜雪冰城等多个现象级IPO的产生,也成为推动部分企业选择赴港上市的影响因素。
“近两年港股推出利好政策,如18A、18C等规则,为相关企业上市提供快速通道,也使得上市更加符合预期。”浙江省香港商会副会长沈佳颖说,“结合宁波的特色行业,如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以及高端制造等,这些领域的企业通过上市,能获得国际资本的加持,也是宁波‘智’造与国际金融资源的双向奔赴。”
甬企如何乘上“东风”
“在全球化出海的浪潮下,赴港上市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境外融资工具,而是成为企业出海与全球化战略的新高地。”沈佳颖说。
推动更多优质企业登陆国际资本市场,利用好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独特优势实现上市融资,是我市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经济能级的重要战略抓手。
在浙江省上市与并购联合会执行会长龚小林看来,许多宁波企业有着较好的国际化视野,“起步时瞄准的就是国际市场”,从这方面来看,宁波企业到香港上市“有着显著优势”。
2023年6月,宁波市政府与港交所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加深双方之间的沟通合作。两年多来,已有5家甬企成功登陆港交所。同时,我市亦不断加大对上市后备企业的培育发展力度,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助推企业发展壮大。
“从经济体量来看,宁波还有很大的潜力去挖掘更多境外上市企业。”王磊说。
宁波企业如何乘上这股“东风”?
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企业需根据自身情况审慎选择适合的上市板块,例如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可依据港交所上市规则第18A章节申请上市,但须严格符合该章节所列明的各项条件,并充分评估企业自身是否符合资格。
“对企业来说,香港上市有着较高的行业包容性和明确性。从启动到最终上市,整个流程的时间也相对固定。”王磊建议,考虑港股上市的企业,在选择律师、券商与审计师这“三驾马车”时,要判断和评估更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中介机构。
“企业上市前期论证工作的充分和细致也很重要。比如对企业上市时间点的把握、对自身市值、预计募集资金的合理预期等。”王磊说,“考虑港股上市的企业,行业故事如何讲值得思考。因为港股看的是‘未来’,比起在企业最好的时候上市,比如业绩、盈利能力等,在一个企业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时候更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