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宁波职业经理人网
行业资讯
最新新闻
行业动态

宁波单项冠军企业人才“引、育、用、留”案例

发布时间:2021-07-05  点击量:1332
       在宁波单项冠军企业中,在人才“引、育、用、留”方面做得有特色和亮点的企业非常多,因为本课题篇幅有限,根据调研情况,特在此列举12家宁波单项冠军企业人才经验进行展示。
(一)舜宇集团:以共创共享完善成长通道 
       人才特点:坚持“人才驱动”的理念,以“共同创造”的文化为纽带,打造事业平台、完善人才机制、构建人才高地,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省级智能光电技术研究院为支撑,打造了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人才经验:通过优化企业产权制度,让员工能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和利益,经过五轮产权机制的优化完善,股权受益面现在已经扩大到课级以上管理人员、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以及舜宇优秀人才。与此同时,公司还基于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出台了《员工学习发展白皮书》,根据不同岗位的特性,设置了管理、专业以及技能操作三大职业发展通道,分别为员工从基层人员走向各层级管理者、从技术员走向首席科学家、从普通操作工走向技工技师提供了职业发展的路径。并针对不同群体的员工,分别构建了面向新入职大学生的承晖计划,面向工程师的骄阳计划,面向基层后备干部的乘风计划,面向中层后备干部的驭浪计划,面向高层后备干部的济海计划,以及面向基层班组长的干部能力提升计划。
(二)大丰实业:多管齐下引智引才
       人才特点:拥有业内首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吸引和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强技能的专业人才,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知识结构合理、学缘结构多元,以中青年、高级工程师为主的人才团队。
       人才经验:内部培养上,通过对内部现有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培养中高级管理干部若干名;外部引才上,通过优厚的引才条件,引进高学历、高能力、高视野的高层管理人才;产学研合作上,积极借助高校资源,同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等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平台合作上,建立和完善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致力于技术创新、人才吸纳、科研成果转化等多方面的提升;资源整合上,为主要发起人成立中国文体旅产业联盟,整合多方人才优势资源,为企业及行业发展助力。
(三)杜亚机电:强化人才储备和技术研发
       人才特点: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每年从高校、科研院所引进高学历的各种专业人才,涉及专业有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及技术等各个专业,形成了一支研发实力强的专业研发队伍。
       人才经验:主张是企业又是学校,提倡开发、培养和储备人才。建立了规范的人才培养制度、激励保障制度、薪酬分配制度、职业生涯规划制度、团队绩效考核制度,并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制定适时的人力资源规划。高端人才引进上,依托市、区两级人才引进政策,吸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领域高端技术人才,同时依托高校资源优势,积极与宁波大学、中科院材料所等高等院校在新材料、新产品研发上开展合作,助推新技术、新成果快速落地。在技术人才培养上,遵循内部挖潜的方式,通过“请进来、送出去”、“以老带新”等方式建立储备人才队伍,自主培育、发掘技术型人才。
(四)贝发集团:搭建各类人才快速成长平台
       人才特点:贝发集团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浙江省文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强技能的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人才,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合伙人培养机制,形成了一支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乐于分享的高水平人才团队。
       人才经验:把“以人为本”的观念融入到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工作中,把企业长远发展和员工成长进步相融合,把企业核心价值观与职工职业生涯设计相融合,把人才选、育、用、留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同时做好“人才”、专业技能资格评定、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完善年度量化考核标准,积极搭建各类人才快速成长的平台,充分发挥人才的引领作用,优先推荐和安排各级各类人才参与重大专业工作或交流活动,承担各类管理创新技术改革及创新项目,不断改进培训方式,注重现场实际培训,深入推进师带徒及执业导师培训方式,丰富实践培训工作,提高职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柯力股份:激发企业人才内生动力
       人才特点:拥有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省企业研究院、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宁波市院士工作站、宁波市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宁波柯力物联网学院、大学生实践基地,吸引了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人才学历结构逐年改善,本科以上人员占比逐年递增,高端人才增速加快,人才整体趋向年轻化,人才来源呈现多元化和国际化。
       人才经验:在人才引进上,柯力引进的主要是战略性人才、技术类人才和销售类人才;在人才培育上,制订了系统严格的实习计划和帮带计划,引导新人快速适应企业需要,并制订定期轮岗计划,让各类人才全面了解企业相关模块的管理和运行模式。在用人途径上,竞聘上岗,柯力每年安排3-6次竞聘上岗计划,通过部门举荐和个人自荐选拔企业需要的各类人才;事业部任职,柯力设立物联网事业部后任命储备人才担任总经理、副总经理等岗位,充分授权激发员工潜能;子公司任职,柯力通过新设、收购、投资等方式成立的子公司,通过挂职、直接任命等方式安排重要岗位给合适人才。
(六)宁波韵升:打造立体式人才培训体系
       人才特点:人才结构多元化,人才梯队建设完备。打造并建立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等人才培养和创新平台,打造出一支文化素质高、理论基础强、实践技能优的科技人员队伍。
        人才经验:以“文化三字经”形式,明确员工、干部、高管的行为标准。对于普通一线员工,开设高中班、大专班课程,让他们在知识和学历上获得提升;对于新入职的应届大学生和社会招聘人员,开设“新苗班”,帮助他们尽快融入企业文化;建有“韵升大学”,为广大中层干部配置骨干胜任力培训班,为高级管理人员配置EMBA班,以实现管理干部的知识储备与实践技能的全面提升;积极完善各级人才培养制度,对技术人员开放技术晋升的通道,通过由公司技术专家委员会联合人力资源部进行内部的职称评审。
(七)音王集团:实现人才、企业的合作与共赢
       人才特点:在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不同国家分别设立研发基地,汇聚由200余人组成的中、美、英、德研发团队,增加了音王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比重,并吸引和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领域强,知识结构丰富,以中青年、高级工程师为主的人才团队。
       人才经验:为吸引行业高精端人才加盟,给予资助读博士、资助完成课题研究、办公地址(异地)可自由选择、业绩换股权激励、项目利润分享等吸引政策;并导入阿米巴经营核算模式,加盟者不仅是员工更是企业经营者,实现企业与人才共赢。同时对已经加盟公司的技术人员,提供海外研发基地和开发中心学习深造的机会,提供“技术与管理双晋升通道”。重视与高校之间的人才和技术互补,建立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合作对象包括北京联合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国内著名学府。
(八)海天塑机:复合人才的国际化布局
       人才特点:拥有70余家海内外子公司,产品及客户遍布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员工8500余人,其中科技人才1100多位,平均每8名员工中,就有一人是科技人才,同时拥有多位来自德国、中国台湾、日本等地的外国专家,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曾获中国名牌、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中国出口名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荣誉。
       人才经验:通过“派出去”与“请进来”并举的方式,着力培养技术、销售、外语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派遣优秀员工去海外学习,邀请国外优秀人才、海外工程师来指导,通过聘请来自于德国、日本的20多位国际塑机行业的顶级专家,不仅帮助企业实现了关键部件的国产化,还加快企业海外市场的开拓步伐。在注重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同样关注员工的业余生活,保障他们的安居乐业。每年为改善员工业余文娱生活投入近1500万元,通过企业工会建立了17个俱乐部,丰富员工体育娱乐活动。同时长期设立年度“海天科技创新奖”,为在科研项目方面取得突破的团队颁发奖项。
(九)公牛集团:赋能组织发展,为人才创新蓄能
       人才特点:目前公牛集团总员工数已突破1万人,每年的新增员工人数以总人数的10%-20%左右递增。且公牛目前每年的员工淘汰率不高,仅在5%左右。拥有业内领先的研发实力,上海和慈溪两地都设立了专门从事前瞻性基础研究的研究机构,形成了前瞻性研究、产品策划、研发三位一体的产品创新体系和强大的技术人才队伍。
       人才经验:为了提高组织能力,在员工个人能力的建设上形成包含岗位能力矩阵、评估、规则建立、匹配资源平台建设和学习专项在内的体系。而公牛大学通过内部标杆建设推广、外部标杆学习引进和标准自主开发推广,成为知识经验的积累传承者、员工能力的建设者和组织变革的影响者。公牛大学不仅培养员工,还通过教学过程使老师得到锻炼,重点培养内部标杆老师,为教练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与辅导能力提供合适的方法与资源,教练将成为公司后备。同时,公牛集团还推出“吽计划”,使新员工快速融入部门,提高人才胜任度。
(十)激智科技:打造“激智品牌”,走出去吸引人才
       人才特点:企业核心团队成员大多数具有世界500强企业或外资企业的任职经历,部分团队人员具有深厚的专业学术背景,对光学膜行业具有深刻的理解,对市场趋势具有准确的判断和把握能力。包括国内外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华东理工、华南理工、复旦大学等高校引进的博士、硕士及本科等各级中高层管理人员40余人。在研发团队中,基本以硕士、博士生为主,国家技术中心研发人员共有153人。
       人才经验:建立了完善、高效、灵活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搭建了结合完善的绩效考核管理和薪酬激励机制的企业内部教育培训体系。搭建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吸引高端人才,激智科技博士后工作站已成为引进高端人才的助推器。激智科技是宁波市大学生就业实践示范基地,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了多批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广大学子提供了许多实习、就业机会。此外,激智还先后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西安交通大学、浙江万里学院设立了激智奖学金,并与宁波工程学院开启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对外走出去,打响激智品牌,吸引人才了解激智、走进激智。
(十一)江丰电子:人才抱团,打造创业共生链
       人才特点:在江丰电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中,人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特别是用人才链串起了产业创新链。近年来董事长姚力军为宁波引进了超过50位高层次人才、30余个科研团队,一批半导体新材料产业上下游以及横向相关产业的专家迅速集聚,落户宁波。江丰电子及关联企业还自主培养产生了9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人才经验:一、同心同行,让人才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通过建言引导,筑优创业环境;通过梦想引路,共谋创业大计,;过文化引领,打造创业铁军。二、聚智聚力,让创新从“单向突破”到“协同并进”。通过壮大科研人才队伍,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汇聚行业领军人才,联合攻关重大科技难题;通过搭建智力合作平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三、共创共赢,让产业从“单点发展”到“链式整合”。通过互补共创,打造创业产业链;通过互投共享,打造创业共生链;通过互助共赢,打造创业辅导链。
(十二)埃美柯:内培外引,注重专业化培养
       人才特点:根据“差异化”战略规划要求,加快人才强企步伐,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CNAS认可的国家级实验室,省级企业工程中心、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审计博士后工作站、宁波市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打造了一支“老、中、青”年龄结构分布合理、高效、专业的管理团队。
       人才经验:建立关键员工七大岗位素质模型,对员工进行全方位考评与培养,对创新人才考核指标“三化”;通过内培外引,注重专业化培养,鼓励员工继续在学历和专业上进行提升和深造;邀请国际技术、现场管理专家进行专项培训交流;培养内部资深专业人员加入内部讲师队伍;做好“工匠”精神传承,对长期深耕在一线成长起来的优秀专业技能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奖励;借力发力,利用外部资源,深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根据细分行业市场需求,对共性技术、关键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加速企业转型升级。
 
(文/宁波市职业经理人协会)
 
  • Responsive image

    关注官方微博

  • Responsive image

    关注官方微信

  • 热线电话
    0574-87189652